植 物 医 院
 | 植物医院网站首页 | 科技论坛 | 植物医院 | 农药科学使用 | 急救站 | 涉农法律法规 | 生活小窍门 | 培训中心 | 一点通 | 优秀农药库 | 意见建议 | 曝光台 | 站略方案 | 

更多链接...
  您当前位置 -> 植物医院  

 

 

 

水稻胡麻斑病的最新防治方法

 

 

植物医院:   水稻胡麻斑病的防治(新版)

 

    症状 又称水稻胡麻叶枯病。全国各稻区匀有发生。从秧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稻株地上部均可受害,以叶片为多。种子芽期受害,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死。苗期叶片、叶鞘发病 多为椭圆病斑,如胡麻粒大小,暗褐色,有时病斑扩大连片成条形,病斑多时秧苗枯死。成株叶片染病 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为椭圆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边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潮褐色,死苗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鞘上染病 病斑初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淡褐色,水渍状,后变为中心灰褐色的不规则大斑。穗颈和枝梗发病 受害部暗褐色,造成穗枯。谷粒染病 早期受害的谷粒灰黑色扩至全粒造成秕谷。后期受害病斑小,边缘不明显。病重谷粒质脆易碎。气候湿润时,上述病部长出黑色绒状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病原 Bipolaris oryzae (Breda de Hann) Shoem.称稻平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Helminthosporium oryzae Breda de Haan。分生孢子梗2-5个束状自气孔伸出,不分枝,稍曲,有隔膜。分生孢子顶生,倒棍棒形或长圆筒形,微弯,褐色,有3-11个隔膜,大小24-122×11-23(μm),有性态Cochliobolus miyabeanus (Ito et kuribayashi) Drechsler ex Dastur称宫部旋孢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仅在培养基上发现,自然条件下不产生。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或附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斑上的分生孢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2-3年,潜伏菌丝体能存活3-4年,菌丝翻入土中经一个冬季后失去活力。带病种子播后,潜伏菌丝体可直接侵害幼苗,分生孢子可借风吹到秧田或本田,萌发菌丝直接穿透侵入或从气孔侵入,条件适宜时很快出现病症,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有雾露存在时发病重。酸性土壤,砂质土,缺磷少钾时发病。旱秧田发病

重。菌丝生长温限5-35℃,24-30℃最适,分生孢子形成温限8-33℃,30℃最适。萌发温限2-40℃,24-30℃最适。孢子萌发须有水滴存在,相对湿度大于925。饱和湿度下25-28℃,4小时就可侵入寄主。

防治方法 (一)深耕灭荐,压低菌源。病稻草要及时处理销毁。

(二)选在无病田留种或种子消毒。

(三)增施腐熟堆肥做基肥,及时追肥,增加磷钾肥,特别是钾肥的施用可提高植物株抗病力。酸性土注意排水,适当施用石灰。要浅灌勤灌,避免长期水淹造成通气不良。

(四)药剂防治:

(1)在未发病和发病初期的田块,使用5%三环唑(比艳)和2%寡聚糖等保护性药剂进行预防。

(2)对已发病的田块应采用治疗效果好的25%咪鲜胺(解稻愁)、2%春雷霉素和40%稻瘟灵(富士一号)等药剂进行防治。

(3)对已发病较重的田块用20%的丙环唑3000倍+叶绿素叶面喷雾,恢复特别快。

 

 




中国植物医院网站事业部

关心农业  服务农业  忠诚农业

主办单位:蓝青农业科技中心(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员单位)

连云港市百灵植物保护服务有限公司

技术中心电话:13225202008  客服中心电话:15051158468  电话传真:051887677806

苏ICP备09045152号-1





净化网络环境,遵守国家法律。空间服务商-诺凡科技wangzhan8.com技术支持-投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