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茎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危害症状
  
症状 我国山东、江苏、河南、河北、陕西、辽宁、安徽、海南、广东等省发生较重。苗期染病,先侵染子叶,造成子叶变黑腐烂,然后侵染近地面的茎基部及地下根颈处,初生水浸状黄褐色病斑,后逐渐绕茎或根颈扩展形成黑褐色病斑。发病初期地上部叶色变浅;中期叶柄下垂、复叶闭合,翌晨复原;病情严重后叶柄全部下垂,全株萎蔫,干燥条件下变成黄褐色枯死。病部呈琥珀色下陷,纵剖根颈部,髓呈褐色干府状,湿度大时,病株变黑腐烂。病部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病原 Dip10dia gossypina (Cooke) M.et C.称棉壳色单隔孢或棉色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器球形至烧瓶状,散生或聚生,褐埋生在花生表皮下,成熟后外露。孢子器内具单胞无色的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成熟后呈暗色双胞,大小20-30×10-13(μm)。有性态Physa10spora rhodina (B. et C.)10oke=P.hossypina Stevens 称柑桔囊孢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有性态形态参见棉铃黑果病。菌丝生长适温23-35℃,55℃经10分钟致死,-1~-3℃经21天仍具致病力,水浸8个月致病力仍为90%以上,自然条件下干燥8个半月或室内干燥29个月仍可侵染。除侵染花生外,还可为害棉花、大豆、绿豆、菜豆、豇豆、豌豆、甜瓜、甘薯等20多种种植物。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花生畜食用病株饲料后排出的烘便及混有病株的土杂肥也是重要菌源。田间该菌主要通过流水和风雨传播。田间植株无日灼、虫伤及机械伤口时,病菌再次侵染较难成功。该菌主要从植株根颈部及茎部的伤口侵染,且由伤口侵入的比从表皮直接侵入的潜育期短,发病率高,由表皮直接侵入时潜育期长,发病 率低。生产上有菌源存在,地下5cm地温稳定在20-22℃时,开始发病,山东6上旬进入首次发病高峰,8月中旬进入2次发病高峰,这与苗期藤蔓发育跟不上、幼茎常遭太阳暴晒、后期老叶凋落、抗性差等因子有关。花生生长后期分枝易被病菌侵染,造成枝条死亡。收获期遇有连阴雨,种荚不能迅速晒干,常出现荚果发霉,荚果带菌率高达37%,种仁带菌率达63%,造成翌年发病率高且早。土质粘重、土层薄、基肥不足、出苗迟缓的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防止种子霉捂,精选种子,收获时要充分晒干。宜选夏播花生留种。(2)选用抗病品种 如巨野小花生、蓬莱白粒小花生、青岛半蔓、大花生H花-3、农花26号、莱芜爬蔓、芦江鸡窝、狮选三号等有一定抗性。(3)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翻。带有病残体的烘肥分充分腐熟。(4)与禾与科作物轮作1-2年。(5)药剂防治 用干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或加5-10倍细土配成药土,花生种子用水浸润后与药土匀或将上述药剂加水2kg均匀喷到50kg种子上,或上述用量药粉加水30L配成药液浸种50kg,浸泡24小时,或用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30%菲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0.8%拌种。花生齐苗后和开花前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花生茎腐病原因及防治
花生茎腐病俗称烂脖子病,在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分布,一般发生在中后期,感病后很快枯萎死亡,后期为感病者。果荚往往腐烂或种仁不满,造成严重损失,一般田地发病率为20%~30%,严重者达到60%~70%,甚至颗粒无收。 一、症状 病菌从子叶或幼根侵入植株,在根颈部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变黑褐色,引起根基组织腐烂。当潮湿环境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即黑色小突起),病部表皮易剥落,纤维组织外露。当环境干燥时,病部表皮凹陷,紧贴茎上,成株期感病后,约10~30天全株枯死,发病部位多在茎基部贴地面,有时也出现主茎和侧枝分期枯死现象。 二、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株上越冬,成为明年发病的来源。如果病株作为饮料或荚果壳饲养牲畜后粪便,以及混有病残株所积造的土杂肥也能传播蔓延。在田间传播,主要是靠田间雨水径流,其次是大风,不过农事操作过程中携带病菌也能传播。在多雨潮湿年份,特别是收获季节遇雨,收获的种子带菌率较高,因此,不仅是病害的主要传播者,而且通过引种还可以远距离的传播。 三、防治方法 1.防止种子发霉,保证种子质量。(1)适时收获,避免种子受潮湿、防止发霉;(2)晒干种子,保证含水量不超过10%;(3)安全贮藏,注意通风防潮;(4)不能使用霉种子、变质种子播种;(5)麦套花生早播的花生发病轻;(6)选用抗病品种。 2.合理轮作,最好和小麦、高梁、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轮作; 3.施用腐熟肥料,加强田间管理。 4.药剂防治:用25%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种或按种子量0.5%~1%药剂兑水配成药液浸种,以能淹没种子为准,浸泡24小时取出播种。
|